4善會沿革宗旨

宗座善會由 4 個善會所組成

座善會起源一位女性的前瞻視野…法國大革命之後的1822年,法國各地教會情況嚴峻,仍受苦於多年的迫害。但儘管情況困難,仍沒有遠方傳教地區的傳教士來的窮困,這些傳教士迫切需要幫助。


一位單身年輕女性寶琳,她不是修女,只是看見了遠方的需要,她渴望為此行動,也熱情邀請他人共同努力。


就這樣,宗座善會的第一個善會萌芽了...




1.傳信善會


———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————




幫 助 教 會 團 體









寶琳 Pauline Jaricot 法國 | 1822

因著她對福傳的熱情,她看見需要,並付諸行動

工業革命時期,勞工們雖然薪水微薄,但仍能穩定收到薪資,在此背景下,寶琳與有一些勞工們訂了一個約定:她聚集了在她姊夫工廠內工作的女孩,並在每個星期五邀請她們捐獻她們所能負擔的,以幫助海外傳教士。寶琳的哥哥將這些錢交給在中國的傳教士,這些傳教士服務當地被棄養的孩子們。過了一段時間後,寶琳擴大這制度的規模,但仍保持整體的合一。每十人一組,並有一位負責宣傳,每一位成員每周奉獻一枚硬幣;組長收集這些資金並給上級的負責人。

這就形成了宗座傳信善會的雛型。在一次寶琳與主教們的會議中,她堅持這些錢必須送去最需要被幫助的地方,而並不是只是一個善會或福傳目的。因此,此善會變成了全球性的福傳基金:它獲教宗許可並於1826年成為世界性的組織。在1922年為避免法國政府介入與惡意沒收,教宗庇護11世將此善會,併同聖童善會和聖伯鐸宗徒善會列入宗座,以獲保護。此善會現在被置於梵蒂岡傳信部的傘下。

傳信善會與地方教會合作,並提供一般性補助給教區,以幫助教區日常運作、急需實質或屬靈幫助的教會團體。它回應地方教會的需要:建立教堂、牧靈中心、診所或醫院、提供醫療和牧靈照顧及急難救助。

這些資源也被運用於培育平信徒教理老師、提供他們的薪資和所需要的資源。這些支援都是以鼓勵和發展獨立性為最終目的,為接受者的人性尊嚴和身分表達敬重。

2.聖童善會

———— HOLY CHILDHOOD ————




發 展 孩 童 的 福 傳 使 命










查爾斯 ‧ 福朋主教 Bishop Charles de Forbin-Janson 法國 1843

聖童善會始於一場孩童如何幫助孩童的對話

查爾斯主教約於1840年認識了寶琳。在認識傳信善會的發展後,他對於拯救中國棄嬰的議題也開始越發感興趣。於是,他決定前往寶琳所在的法國里昂,向她請教。歷經兩天的討論後,一個明確、積極且簡單的計畫產生了。就如同傳信善會在成人中組成,以幫助國外的福傳計畫一樣,查爾斯主教開始努力於孩童當中建立組織,以幫助孩童。

1843年5月,他召開了第一次會議,並於全法國建立一個新的善會。此善會邀請所有成員做兩件事情:一、每日為福傳做簡短的祈禱;二、為福傳行刻苦和犧牲。

同其他兩個善會,於1922年被列為宗座保護的善會。

以「兒童幫助兒童」作為口號,在學校內募款,幫助學校的建立、提供健康與營養、醫療、學費及教學資源等計畫。生活在機構、孤兒院、身心障礙組織、收容院、流落街頭的孩子們,都被慷慨並期望傳播耶穌的愛到世界各地的孩子們所協助。


3.聖伯鐸宗徒善會




———— SAINT PETER THE APOSTLE ————


幫 助 教 會 的 領 導 者 們



















珍妮 Jeanne Bigard | 法國 | 1899

失去所愛,捐出一切為培育神職人員:

珍妮的父親自殺,哥哥意外火燒身亡後,珍妮和母親基本上過著隱士的生活。然而,這些悲劇使富裕的珍妮奉獻出可以使她一生享榮華富貴的遺產,培育當地的神職人員。

這兩位女性開始從事於公益,並致力於為在日本的傳教士製作需要的祭台布和祭披。

當時在日本服務的一位神父Fr. Villion,注意到她們的善工,於1888年聯繫了她們,詢問她們是否願意幫助他在日本建立一座教堂。雖然珍妮非常富有,但對於金錢的使用仍非常謹慎。最後,她們變賣了一些土地和一間工廠,並給了Fr. Villion建堂所需要的費用—50000法郎。

於1899年,一位長崎的法國主教Jules-Alphonse Cousin,向她們提議幫助日本的本地男性,協助他們成為天主教司祭。這也因此形成了此善會的初衷:協助培育世界各地的本地神職人員培育。

珍妮和母親,將她們所有並非常可觀的財產致力於這個善會。在1890年被教宗認可,並也於1922年成為宗座組織。

這個善會培育青年男子與女子成為修士、修女和神父,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與文化中為自己的國人服務。另外,也協助訓練和培育那些被召選在本地教導教理的教理老師。



4.聖職聯會




———— MISSIONARY UNION ————




興 起 福 傳 熱 火










保祿曼納神父Paolo Manna義大利1916


由於許多疾病纏身,使義籍的傳教士—保祿曼納神父,被迫須離開當時服務的緬甸。在這之後,天主給他另一個任務—到各地活化教會:

在1895年,他出發去緬甸的東瓜,在那裏服務了整整10年,其中只簡短的回國兩次,至1907因為身體狀況欠佳迫使他回義大利。

從1909年開始,接下來的40年, 藉著寫作及多種活動,他全身投入培養神職人員及虔誠教友的福傳熱忱。他夢想建立一個組織,藉由在這組織內服務—搭起福音與人之間的橋樑,並將他屬靈上的恩寵分享給所有成員。

曼納神父鼓勵熱心教友們支持福傳的發展,甚至成為傳教士。於1916年,因教宗本篤15世的許可,他建立了聖職聯會,鼓勵並活躍司祭們到世界各地福傳,並向他們推廣福傳的知識,也邀請人們為這些司祭們祈禱。教宗庇護12世於1956年授予此善會為「宗座」。

曼納神父所說的「聯會」也就是合一,目標是「使所有天主教友成為真正的門徒」。他因神職人員和少數傳教人員的冷漠而感到悲傷。他認為一位有福傳心思的神職人員,能使全天主教會成為傳教士。

今日,這聯會已經遍佈整個世界,成員包含修士們、神職人員和平信徒。目標是,藉由形成福傳使命的活動,這活動不僅為了司祭,也為平信徒領導者、堂區服務人員、學生,和所有有心為福傳付出的人:向普天下宣傳福音。